如果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在20世纪70 年代,.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飙升了400%,粮食严重不足,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经在20世纪70 年代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是在这个理念之下,基辛格亲自导演了1974 年的石油危机——就是他与伊朗国王的密谋使油价飙升 4倍,前后只用了不到 7个月的时间。

“魔鬼博士”基辛格先生的秘密外交在20世纪70 年代翻云覆雨,如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所以,每当油价暴涨暴跌之时,人们总是禁不住要问:谁是油价背后的魔鬼?石油价格波动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控制着世界主要石油产地,谁就拥有对这种关键资源的分配权和定价权。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市场,而是地缘政治左右着石油价格。正是由于美国直接或间接控制着世界主要石油产地和通道,所以美国能够操控今天的石油价格。

如果说,以往的地缘政治是对手确定战略的话,那么新的地缘政治逻辑则是,资源决定战略。地缘政治学说已经从原先单纯的对海陆空地理空间的占有、控制 转变到对资源、能源的掠夺和控制。20世纪的中东集传统地缘政治和能源地缘政治于一体,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重要性也就集中体现于两个关键性因素:地理位置和石油。在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背后,各种金融交易魅影重重,这是一个多层次交易市场上的博弈。它不仅会发生在石油市场的背后,而且会发生在其他大宗商品交易的市场背后。现代金融业已经从银行金融的时代进化到证券金融的时代,而证券金融是交易导向型的商业模式。在这里,任何资产的价值都取决于预期的或真实的交易。石油价格的暴跌,很容易转化为价格暴涨的预期,而在价格波动的预期中,蕴含着各种交易性的暴利机会。

石油对当代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使得石油从一种普通的商品和能源形式,变成了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尤其是大国争夺的焦点,变成了国家或国际组织用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重要工具。

石油对当代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使得石油从一种普通的商品和能源形式,变成了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尤其是大国争夺的焦点,变成了国家或国际组织用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重要工具。

从当代国际政治的演变看,历次重大的事件无不与石油有紧密的联系。简单地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凭借其优于煤炭的性能和內燃机的推广使用,石油就逐渐成为了一个国家维持国力的重要能源来源和为谋求霸权而拼命争夺的重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是乘着石油的浪潮冲向胜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日本之所以入侵东南亚,德国之所以入侵苏联,都是为了争夺石油。在这场战争中,盟国之所以取得胜利,也是与美国大量石油流向欧洲战场分不开的。而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危机—一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全是因为石油而发生的。为了争夺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一些大国想尽了各种办法,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为了争夺中东的石油而展开的争斗,是瓜分石油资源最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国为了冲进中东夺取石油资源,除了积极支持自己的石油公司进入英国的实力范围外,还大力开展政府间的外交,连美国总统都参与了这场石油争夺。最后,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美国石油公司大规模进入了中东。

滚滚的石油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豪华舒适的摩天大厦、彻夜不眠的城镇、奔腾不息的车 流、轰鸣而过的飞机,哪一样都离不开石油能源的支持;如果不是美国人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大量地消耗石油能源,休斯敦、亚特 兰大、达拉斯、迈阿密以及美国的新城市,哪能得到那么声名显赫的舒适生活环境!

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当工业化国家因发展煤炭成本昂贵,且对人和生态产生巨大损害而逐渐减少对煤炭的消费时,发展中国家的煤炭消耗量却在逐年递增。直到 20世纪末,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印度和南非的煤炭消费也在增加。燃料在处理和燃烧时的效率很低,污染很大,这就是发达与欠发达,富裕与贫穷的区别所在。从能源的消费结构及能源的消费量,特别是石油方面,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因而,获取丰富的石油资源便是各国永远追求的目标:通过石油获得财富。这就是为什么石油蕴藏丰富的中东会成为西方国家争夺的目标之原因所在。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