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1】“定位”理论是美国的营销战略专家杰克·特劳特提出了一套主要用于企业营销方面的理论体系,现实中主要应用于企业的市场竞争领域。但是个人感觉这个范围太窄,深入思考,就会体会到“定位”理论可以拓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是对“定位”的几点思考:【2】定位的本质是人的思维过程的一个阶段,目的是为了获得对现实真实状态的正确认知。既然是属于人的思维过程,就会受到思维有限性的制约,所以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定位
虽然我们的认知能力无穷无尽,但有一系列的思维习惯却会限制和背叛我们。这些认知偏见经常会左右我们,除非我们约束住它们,逼迫它们乖乖「就范」。对它们引导我们得出的结论,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就绝不会接受。本文只会介绍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只要我们能透彻地理解并尽量抵制这些思维习惯,就会对今后各种结论的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01 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halo effect),是指我们通常会先
作者: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创新方法研究不同于科学方法研究,不以寻找普遍方法为目标,而是旨在指导实际的创新过程。创新方法研究应该坚持“助发现”的方法论指导。在助发现的方法论看来,创新方法不是一种传统科学方法意义上的普遍的、规范的和确定的常则,更多的是一种启发的、帮助的和支持的异质东西,至少包括逻辑上的、心理上的、制度上的和文化上的各种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的“帮助”或“方
混淆因果,是理性的真正堕落一个叫柯纳罗的意大利人,在他的书里鼓吹“节食”是长寿幸福以及有德的良方。我毫不怀疑,几乎没有一本书(《圣经》除外)像这个如此好心肠的怪东西这样,造成这么多的祸害,缩短这么多的生命。这个厚道的意大利人把他的节食看作他长寿的原因;其实,长寿的前提,即新陈代谢的极其缓慢,微乎其微的消耗,才是他节食的原因。对他来说,吃多还是吃少并非任意,他的节俭并非一种“自由意志”,他吃多就会生
我们预测30年后的社会保障赤字和石油价格,而没有认识到我们连明年夏天的情况都预测不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大事上的累积预测错误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每次看到这些记录时,都不得不掐一下自己以确定不是在做梦。令人吃惊的不是预测错误之大,而是我们对其毫无意识。在致命性冲突面前,这一点尤为令人担忧:战争是完全不可预测的,而我们却不知道这一点。既然黑天鹅事件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就需要适应它们的存在(而不是天真地试图预
你有兴趣了解什么是学习吗?你到学校就是去学习的,不是吗?那么什么是学习?你有没有想过?你如何学、为何学、学到的又是些什么?学习的深层含义究竟是什么?你必须学习读书、写字,念各种不同的科目,为了准备谋生而学得一技之长。当我们谈到学习时,我们所指的包括以上的一切,然而大部分的人就在此停住了。一旦我们通过考试,并且谋得一官半职以后,我们就把学习完全忘光了。但是学习到底有无止境?我们总说从书本上学来的和从
有很多人错误地理解能力圈,以为能力圈就是你对所处行业的熟悉程度,不熟不做就是能力圈的边界,更可怕的是认为有了能力圈就好像拥有了投资能力。 这篇小文章就是从三种知识的角度来界定能力圈与投资能力,希望能对理解投资边界有所帮助。我觉得投资的能力圈应该基于三种知识,分别是专业知识、优势分析知识和投资理念知识,这三种知识划分了一个人能力圈的边界,在能力圈的边界内对相关知识的排列与组合能力,就是你的
假设在我迄今为止的一生中,我只看到六只乌鸦和十只火鸡。我确实有一个关于鸟的想法(它将只包含乌鸦和火鸡的共同点),但我的想法可能不太准确(或非常有用),因为我没有看到过足够多的鸟。这确实是一个开始,但它太过有限。现在,假定我看到了’一百只雀、一千只鸥和一对鹈鹕。见过更多的鸟后,我对”鸟”也就有了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再假定在我的一生中我看到了数以百万计的无数种鸟类。我心目中的“乌”的观念,将会更具包容
一个人如何去“做”整合哲学?—个开始的好方法是,把你自己放入我们所说的“整合轮”(参见左图)的中心。你站在中心,往四边看。轮子边沿是所有人类已知的知识收集学科,再加上各种艺术、技能和一些哲学专业。这个示意图仅仅是将我们的哲学困境予以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顽固问题感到不知所措,不知求助哪条路径时,就可以转动整合轮去请教专家,分享他们的知识和见解。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整合者会沿着一个类似
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希腊哲学和现象学的外行敢于奢谈海德格尔,没有一个不曾潜斯心研读柏拉图、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的学者敢于评论施特劳斯。但是,一个对爱因斯坦相对论、对当代科学基本无知的人却可以完全自信地评判波普尔的学术工作而毫无轻率的感觉。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波普尔的主要思想建基于他的知识论之上,而他在知识论方面的批评性创见则源自他对当代科学发展的深刻洞察和阐释。在20世纪的著名思想家中,没有人像波普尔
      有一次,两个美国人和两个犹太人搭火车旅行。      美国人很单纯,每人买了一张票;而犹太人则精打细算,两个人只买了一张票。美国人见到这种情形,就问犹太人:“你们只有一张票,那等列车长来查票,你们怎么办?”      犹太人神秘地笑而不答,上了火车不久,便传来列车长查票的声音,只见两个犹太人,挤进
1一致的看法我们所谓的“真理”,甚至是大多数情况之所以被认为是正确的,那是因为人们的一致看法。这是传统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是从众心理行为;在交易市场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从众跟风买卖;同时就市场上流行的交易理论而言,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几乎大部分新手都是从流行的技术分析理论开始入门】2前后一致性这条标准是基于这样的一项假定:如果一个事实与其他被认为是真的事实相符,那么这个事实本身也一定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