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证

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最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六经辨证,还是三焦辨证,或营卫气血辨证.....。但是这个“证”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困扰着我,有说某种病的,有说病的现象的,有说病理阶段概括的....(ps吐槽下,中医里面充满了类似的辩论不清的概念,如果自己缺乏独立思考,一不小心就步入歧途)


先看下经典文献。《难经.十六难》说 :“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这里的“证”是肝病的属性和特征。《伤寒论》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何如?答日: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这里的“证”是特征,功能,关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里前面的“证”是特定属性的脉的综合描述 。


看了类似上面很多文献后,仍然脑袋发蒙。后来转念一想,“证”在中医中出现如此频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应该从作为中医哲学基础的气一元论中来理解证的含义。气一元论认为万物都来源于气 .同样万病源于一气,而气“有象而无形 ”。所以认识气的方法就是识“象”,因为象无形,所以不可能通过实体、结构等现代西方科学的认识论概念表达 ,只能通过“气象”、“气化”等气的生成 、变化等唯象思维活动来把握。而现代很多人的思维都被西方科学那套认识思想固化,结果对“证”的认识始终存在缺陷。


所以,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表达,证应该是指疾病病因(如阴邪、阳邪)、病位(如表里、气血、阴阳等)、病性(如寒热)、邪正关系(如虚实)、发展变化阶段(六经传变)综合化的有机整体描述,但是由于涉及变量足够多,所以基于“原子论”的科学所无法完整表达“证”。用中国气一元论的思维视角来看,就是人体疾病整体的特定象表达,这个特定的象放在阴阳中辨证就是辩阴证阳证,放在三阴三阳中就是辩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放在五行中就是辨金证木证水证火证土证。


总结,核心就是一句话,把思维从基于原子论的西方科学转变为基于气一元论的中国古代科学,就会理解“证”的本义。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