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物性!才能真正洞悉药性!

昨天的文章说的有些模糊。其实就想表达人们在分析事物时。会受限于自己的所谓专业视角。只注重自己专业视角内的部分性质。而忽略了事物自身更广泛的性质。今天再举几个例子说一下。

比如前两天发的文章“大部分人是以机器的视角理解中医!而不是以生命的视角理解中医!”。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中医时,如果只是单纯的以中医的视角理解人体,就会产生很多偏差。而站在更广的生命的视角理解人体。那么,对人体的理解才会更加全面。

再比如,之前网上有个故事。说一家公司引进了一条香皂的生产流水线。 但不久之后,他们接到了几个客户的投诉,说买到的香皂盒子里面是空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的研发部门跨国公司花费了几十万元,引进了新设备,最后才保证每个香皂盒子里都是放了香皂的。 与此同时,一家小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小企业的老板却只用了几百块钱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原来,小企业老板在流水线的最后,加装了一台风力较大的电风扇,这样一来,没装香皂的空盒子就会被吹走。

之前看的一部电影,就是1942河南大饥荒那个。其中有一段对白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日本人给灾民们粮食吃,然后灾民给日本人干活。两个日本军官对白如下,下级军官说。你怎么能把粮食给中国人吃,他们是我们的敌人。对方却回复说。他们首先是人……当时看完这段对白是深受震撼。一个是站在人的视角理解战争。一个是局限在敌我双方视角理解战争。两个日本军官的思维认知水平高低立判啊!

很多时候,脱离自身所谓的专业(局限)视角,才会完整的全面把握事物的性质。

之前的思考只有先了解悟性本身。才可能真正的全面的了解药性本身。

整个社会的分工让人。走向了异化,同时在思维层面也走向了异化。但是这种异化存在着巨大缺陷。人要想。摆脱这种异化的影响。一定要。认识的。

一点生活感悟

有时候晚上吃饭吃多了,就会感觉肚子胀。然后憋不了多久就开始去厕所bb……等完事后就感觉肚子不胀了,舒服了。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但是却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们知道食物吃多了以后,因为肠胃的容量有限,就会产生本能的应激反应,将肠道内的bb排出……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吃大量食物具有排便的功效?

肯定是不能这么理解的!因为食物本身都是性味平和之物,之所以具有排便的功效。是因为食物的数量超出了身体本身的承受能力,肠胃为了保持平衡,通过本能的应激反应将肠道bb排出。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思考,如果把食物换成中药的大剂量使用。我们会想到什么呢?在中药量效关系里面。大剂量中药的药效一般都是具有“泻”的功效。很多中医都从所谓的四气五味,温凉寒热的“药性”角度解释。但是这种解释真的正确吗?

社会分工虽然提高了运行效率,但是却让人的完整性丧失,走向了专业的异化,在面对具体事物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自己专业视角的属性,而忽略了事物背后更广泛的全部属性。我们对中药的认识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呢?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