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君臣佐使"含义的全新猜想!基于哲学视角的推演!

前几天看笔记的时候看到君臣佐使的记录,联想到之前对于“复方和单味药通过数学运算实现了效用等同”问题的思考。

突然想到我们现在对中药组方的关系(君臣佐使)的认识实际上是基于西方哲学的思维来分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继续往下看: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以实体为核心,而中国哲学以关系为核心。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映射到了东西方医学的方方面面!

我们现在在分析一个组方的时候,都是把其中的某药归为君药,某药归于臣药……

朋友们请仔细思考,这种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不是默认了“君臣佐使”中的君臣佐使是实体,也就是说君臣佐使代指的是具体的药。

很明显,这显然不是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推演(猜想),君臣佐使的本意很可能是一种关系,也就是类似于数学里面的运算法则,而不是数学运算里面的数字。

上面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我说具体例子吧,比如说所谓的君1臣2佐5,我们拿这个臣2说明,这个臣可以类比数学运算中的乘方运算,2类比为二次方……君和佐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君臣佐使代表的意思是运算种类,而125代表的是运算的量级。

从这个视角来看,一个组方里面包含的运算种类越多,运算的量级越大(暂且这么描述吧),那么这个组方就越复杂,对应治疗的病情(患者个体)也就是越复杂!

根据现有的知识合理推测,我们都知道中医认识论里面除了“象”以外,应该是有严密的数学体系的,但是在我们现有能接触到的文献里面却很少有系统论述这方面内容的典籍,那么今天我们所推演的“君臣佐使本质上是不同药物之间(运算)关系”体现是不是也是中医里面“数”的一部分呢?!

当然要验证上面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翻阅我们古代数学文献,看古代的算法名称有没有用君臣佐使来代指的?当然可能有其他更好的验证方法,但是我个人的认知有限暂时想到这一种。

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医从产生到现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很多理论在流传的过程中都渗入了人为的曲解或者是歪曲,以至于很多问题都是众说纷纭,也就让我们无法洞悉老祖宗的本意,从而也很难再现一剂知两剂已的效果。所以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尤其重要!如果人云亦云,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洞悉真正的中医!

本文纯粹作者主观猜想,未必正确,仅做学习中医时启发思路之用!而以此思维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医组方,可能会产生一套全新的认识体系,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留言交流探讨!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