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的全新理解!可能会颠覆以前的认知!
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肺文章“肺主皮毛可能是表象!内在本质可能是主孔窍!”,文中提出了与教科书中一种不同的观点。今天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聊后续的思考。
先直接上结论,肺属于上焦,其主孔窍的特性,决定了是先天和后天的动力交互系统。这里的先天动力指的是肾中先天水火。后天动力指的是脾胃吸收的营养化生的气血。
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果?可以参考之前文章“大部分人是以机器的视角理解中医!而不是以生命的视角理解中医!”,将磨面机的供电系统类比为先天动力。将面粉比作为后天气血。生命的本质是两者的融合体。所以,在融合的阶段,必然存在着一个交换媒介。这个交换媒介很可能就是上焦的“肺”。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不是中焦和下焦的病都可以从上焦论治?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蛋白尿的问题,用蝉蜕的效果比较好。而蝉蜕是皮,皮属于肺。肺为上焦。也就是通过调理上焦的药来治疗下焦肾的病。
再比如很多古代大家都提到过从肺论治脾胃问题。《临证指南医案·肺痹》中说:“肺主一身之气化也,气舒则开胃进食,不必见病治病。”即指肺气肃降,可助胃气下行。《景岳全书·心腹痛》中也说:“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形成对肺的更完整的认识。也就是肺功能本质是先天后天的交互系统。其具体形态上表现为上下内外之孔窍。如此,我们才可以解释现实中很多看起来很难理解的问题。
比如说麻黄,我们经常认为是用来解表发汗的。但是我们知道,麻黄少量,它是通里的,而且也可以解郁。麻黄的这些功能,从肺主空窍的角度解释是不是更合理?!当然,继续延伸思考,所谓解表,并不是解的肺主的皮毛的问题,而是打通空窍系统。
再比如记得王三虎先生之前提到过,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时就观察到有些解表药就具有利九窍,通九窍的作用,如蔓荆子主筋骨间寒热,利九窍;细辛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但是他并没解释内在的原因。而现在从我们的对于肺的全新理解看。是不是可以完全解释这种现象!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经常会以局部属性来代替整体属性判断事物。比如说一个人穿了一件衣服,一个猴子也穿了同样的一件衣服,有的人就只凭猴子身上这件衣服就断定猴子是人……听起来这种现象可能很好笑,但是这种现象在中医里面可能非常普遍,比如说我们对于肺的理解,是不是也犯了这种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