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鸡蛋炒糊了!却让我洞悉了肾病的秘密!

这个话题之前只说了个开头,一直没来得及写,今天补上。前段时间的时候,西红柿炒鸡蛋,没有按照常规套路做,而是先炒的西红柿,然后过了一会直接把鸡蛋打西红柿上面,然后盖上锅盖,但是才刚过一会,就闻到一股焦味,掀开盖子,发现下面鸡蛋糊在锅底了……

看到这样子心中一阵郁闷。但是转念一想,在没有放鸡蛋的时候,只有西红柿没有糊锅,为什么放上鸡蛋之后就糊锅了?在只有西红柿的时候,锅底虽然很热,但是由于西红柿之间空隙大,透气性能好,所以只有西红柿不会糊锅。但是打了鸡蛋之后,由于鸡蛋本身是高蛋白,蛋白凝固之后,封住了西红柿之间的空隙,导致锅底不透气。那么在火的作用下,将水分烘干了之后,鸡蛋就糊在了锅底上……也就是说,锅底的不透气性,是糊锅的原因!

想到这里后,大脑不自主的又联想到人体的肾,我们知道肾位于最下方,不就是类似锅底的位置吗?那么人体的肾在发生故障后,是不是也存在着同样的不透气问题呢?那么对应的治疗方法中,是不是也要增强其“透气性”呢?在具体的用药上,是不是也要添加“”动药,通药”的使用呢?

写到这里,想到温病大家赵绍琴先生。我们知道赵绍琴先生在治疗肾病的时候,都会叠加风药。而风药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开通郁闭玄府。这种思路是不是恰好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呢?!而且在饮食方面,赵绍琴先生也禁止高蛋白饮食,认为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病。而高蛋白饮食致病机制是不是就类似于上面我们所说的鸡蛋会封住西红柿之间空隙导致锅底糊锅的机制呢?

无独有偶,前两天在翻大公鸡先生的公众号。发现其报道的一个擅长治疗肾病的民间中医。提出了对肾病的独到见解。原文摘录如下:在泌尿系统总论及慢性肾病的生理及病理分析的文章中,我弄懂了慢性肾病实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微循环障碍,肾小球内的滤网及毛细血管丛淤血、肾小球淤血堵塞或缺血窒息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我认为从疏通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为方向去治疗慢性肾病,以挽救巳经失去了正常生理功能但是还没有硬化的肾小球,如此治疗患者的肾功能,这个理论和实践,目前在国内还从末见过报道,多年临床实践下来,我这样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显著的!”……这位民间中医的发现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在治疗肾病的时候,我们当下的主流思路都本着“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原则,用药多取质重气厚、镇潜重坠之品。但是现在来看,这种思路未必是尽善尽美呀。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