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谁都会说!但是有几个真会用?
阴阳平衡谁都会说!但是有几个真会用?
三个现象启发思考。
第一个:
看到一篇文章:“道医揭秘伤寒“热深厥亦深”的真正奥秘”。文章下面留言第一条对话内容如下:
问:与目前常见解读差别大,因为热也可以厥,白虎一般解方为清里热,表热里寒为啥不加温里药。
答:表热能入里,里寒自然消失了。此阴阳调和之理!
第二个:
现实中经常出现的上热下寒的病人,患者咽喉肿痛,却又下肢发凉,这个时候如果看到寒给患者采用“温”法,温暖下焦,就会容易加重上部的热邪;看到热采用“清”法,清上部热毒,就会又加重下部寒邪。
正确的治法没必要“清上”也没必要“补下”,而是将上焦的浮火引到下焦,这样寒热之间形成对流,疾病自然就好了。
第三个:
如果一个病人经常口干口渴,却还头面油腻……这个时候很可能是内燥外湿。这个时候不应润里,也不应该祛湿。而是应该将外在的湿引入里,实现里外平衡,病自然就好会了。
类似“阴阳平衡”的大道理还很多,比如整体观念,比如辩证施治,可能是个人都会讲,但是真正理解并能落实到现实治疗中的,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