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众说纷纭!谁对谁错? (2022/9/9 21:35:23)

中药药性!众说纷纭!谁对谁错? (2022/9/9 21:35:23)

真相只有一个,可解释却有很多种,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白芍,现代中药学讲义及临床习惯认为白芍酸苦微寒,有和血敛阴之功。可后来看到裘沛然先生的文章,其认为所谓白芍“和血敛阴”及“白补赤泻”之说,乃后人模糊影响之谈,白芍有破血除痹、通利大便,利水气通小便及止痛(通则不痛)等功,应是一味破药。

桂枝,传统观点认为其辛、温。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归为辛温解表之列。可后来看到马艳东先生的书,他却认为桂枝绝非发汗之品,亦非辛温解表之药也。应列为补益药或更贴切。

麻黄,传统认为其“味辛性温”,可发汗、平喘、利水,物质基础为麻黄化学拆分组分中的生物碱组分,然而现代有关研究研究显示,麻黄用来治疗以发热、红斑、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药味属性应为“味苦、性凉(寒)”,与挥发油组分、多糖组分、酚酸组分等物质基础有关。

人参,多数人认为其性温,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特别是具有很好的补气、温补的效果,适合进行急救回阳。可看清代黄宫绣先生的书,里面提及参同升麻则可以泻肺火,同茯苓则可以泻肾火,同黄耆甘草则可以退热,是参更为泻火之剂。

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知道朋友们在面临类似问题时是如何做选择的呢?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