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只能靠天长日久积累?也许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

今天看到有个中医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提到一做了二十多年的根正苗红的中医,竟不如一半路出家只学了很短时间中医的西医……作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这位西医的中医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患者迷信西医的权威……

看完后文章,对此现象很想唠叨两句。先摆明我的观点,我不赞同上面作者的认识!因为现实中就是会有的人是突然领悟的,而不是靠一步步常年的日积月累才学会的!

先说最近的,上午把这篇文章顺手转发到一个中医交流群里,有群友立马回复到“这难道不是本群最大的现实嘛,群主就是骨科医生啊!”。看到这个群友的回复才突然想起这个群的群主就是一个西医的骨科医生,但是却自学中医,然后带别人学中医。

之前看到了一个中医公众号,貌似叫做健康善举吧!作者提到采访的几位中医,完全是门外汉,但都是在某个瞬间就领悟了医道,具备了治病的能力。大体是这样,具体细节我记不清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还有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作为“科学”的现代人!我们还能看懂老祖宗的思维方法吗?”内容摘自郑昭的《医学寻源》,这个书的作者很有意思。记得在书的序言部分,提到其几个月就领悟了阴阳之理,从而步入医道之门。

还有之前看过那个民间奇人秦兆虎的相关文字,他提到我们现在对于中医的学习都已经误入歧途,按照现代大家公认的多读书多临床的观点。那么中医典籍的数量之大,一个人如果按照按照现有的学习方式可能读不了多少书,这一辈子就已经过去了。

再就远的来说,历史上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六祖慧能,字都不认识,那么你要他怎么学习?要他怎么读书?……所以说很多时候,文字是我们通往(领悟)大道的最大障碍,因为文字遮蔽了真相!

说完了正面的。我们再思考一个反面的现象。就是现实中很多所谓的老中医,虽然干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但实际上到死都没有真正入门。你能说他们不勤奋吗?能说他们不努力吗?能说干的时间短经验不够吗?中医这玩意儿其实跟哲学一样,大部分所谓的专业人士,其实都是门外汉!虽然他们脑中记住了一堆方和证,但是在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只会生搬硬套!

说完了别人,然后再说说我个人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思考。

之前一直存在着一个困惑,就是看西方的科学知识,实际都是基于感官和经验为基础形成的。当时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难道就只有这一种途径吗?”后来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才隐约感觉到还有一种向内求的途径。当然具体怎么求我还没有抽出时间去深入研究,但是这条路肯定存在的。

之前看黄帝内经,里面经常引用一些名山大川的文字做比喻。当时读到这些文字时就感到特别奇怪,古人在交通那么落后的条件下,如果仅凭步行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短时间内走遍那么多名山大川?…所以古人很可能有另外一套学习方法。

我们再仔细回想一个现象,关于我们大脑思考问题时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在面临一个问题时,冥思苦想往往得不到答案。但是当我们的头脑完全放松,什么也不想的时候。答案却突然从脑中冒出来。这个现象就明显说明了人的大脑是一个非线性的运动,那么这样来看我们平常循规蹈矩的线性的学习方法就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还有个人的学习经历,曾经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只靠自学(推导)微积分,学了五天就考试通过了。当然可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不可能。其实这背后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对1+1=2问题的顿悟,让我再瞬间把握了数学的结构体系。后来接触中医以后,发现中医里面也存在着类似于1+1=2这种基础性的底层的东西,比如“气”,比如“象”,比如“性”,比如“势”……感觉类似的字,只要真正把握了其中的一个的真正含义,那么整个中医体系的大厦可能就会豁然贯通。

所以,面对中医这门接近于“道”学问。要想真正领悟其精髓,绝对不只是靠时间的累积和努力就能把握的,而是存在着一个关键的顿悟的点。一旦领悟到这个点,那么就能洞悉中医的精髓!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