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猫抓死耗子!这就是当前大部分中医的治病方法!
先看一段文字,摘录于某临床多年的中医教授所写的书(书名《临证本草》):
四神丸主治五更泻,其病机是什么?历来争论不休。其实病机是什么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治疗五更泻,用四神丸是有效的。半夏为什么能够化痰,这个并不重要,对于痰稀量多者,应用半夏配方后,痰量……
这位中医教授说病机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只要知道啥症状对应用啥方就行了。那么我们再看之前文章提到的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的一段经历,文字摘录于《当医生成为患者》:
李老不光是每天拉肚子,而且他拉肚子还有点特殊!早上,特别是五更(即凌晨3点至凌晨5点)鸡鸣的时候,肚子就发胀,咕咕地乱叫,肚子痛,马上就要拉肚子。那个时候,厕所都在外面,所以来不及穿衣服,就得披着衣服出去,非常的着急。经常跑来跑去,特别的痛苦。当时,李老给自己开了调理脾肾的药物,但是效果总是时好时坏。一来二去,这腹泻就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体重从原来的140斤掉到了120多斤,原来的圆脸变成了长脸,并且面黄肌瘦。有病就得治。李老服了西药,效果不太好。李老心想,这个病中医辨证很清楚,就用“四神丸”加减治疗,但治疗了一段时间李老自己认为效果不够理想……
面对疾病,做为国医大师的李老和上面这位中医教授的思路应该就是一样的路子,可结果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
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无法核对出,该方案的真正适用条件和适用阶段。
现实中的疾病,由于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影响因素,其病机是呈现出无限多样化,也就是说任一影响因素和其他因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一变,其病机就会改变,所以对应的方案就可能趋向于无限多。
因为方案比较多,而古人当时条件限制也就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案一一列出来,所以古人留给我们的案例或成方,其本质是想通过这些案例来向我们展示内在的逻辑和方法。但具体执行完全靠自己发挥。
所以,虽然自古至今古人留下了很多成功案例的方子,但如果不参透内在的逻辑,就是抄写一辈子方,把古书所有的方症都背过,那也碰不上那个对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