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傻B,其实能吊打你十八条街!
本文是一位职业中医对一位半路出家(西学中)中医的评价,经历了从最初的怀疑和疑惑到相信和敬佩。由此告诉我们不要动不动就去批判那些和主流认知不同的怪胎……
余与x君相识应该归功于现代发达的网络,神奇的网络能让天各一方素昧平生的两个陌生人突破空间局限而成为知己。我在北方边陲乌苏里江畔的饶河,他则在东南沿海的漳州。
我们相识于王xx教授的网络弟子班。作为同门师兄弟,倾听师之教诲,探讨师传之医道乃是常理,然x君于微信群里常发卓然不群之言论,常示效如桴鼓之医案,我等同学为之诧异。一者,在以王x老师为尊的群里发表有异于老师的观点,有冒犯老师之嫌;二者,在著作等身的经方大家面前,发独树一帜、自创一派的医案,亦有藐视老师之嫌。此举足见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学术的自信与执着。且其网名为“中国风”,一直以来未按师门规定改为其真实姓名,其人行事作风由此可见一斑也。
同群学习一年余,x君言行依然如故,常发医案议论,师亦未曾愠怒,余甚觉疑惑。后细观其医案,乃自组新方,用药简洁,取材平常,药味很少,不按常规套方选药,但却称疗效如神,有桴鼓之应,不免让人心生疑惑,认为此君定是吹牛空谈之夜郎。
随着交往日益频繁,余对其为人性格及学术渊源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人豪爽大气真诚直率,其文笔短小精悍,用药轻灵简洁,疗效卓著。其之所以在群里十分随意,乃因其与师x教授于学术问题上多有探讨交流而为师所首肯也。
余素有胃病,迁延十余年治而未愈,每于夜半则隐隐作痛,致不能安眠。因问药于x君,其欣然赠方,按方抓药,竟一服得效。其间x君审方查药,认真仔细,学术态度之严谨让人佩服。至此,余始信其学术已然自成一家,其医案也定然为其实践之结晶,临床之实录。
后x君每成一新医案,必赠余先睹为快,至其书稿草成即发余阅读。纵观其书中所录医案,看似无门无派,有药无方,俨然医门之“迷踪拳”也。吾揣摩有时而未得其要,后与其再三探究,并深入学习思考,方悟其医道之深已化有形于无形矣!其学术体系,远承《内》《难》及《伤寒》《金匮》,近得张锡纯、郑钦安、施今墨、蒲辅周等诸贤之心法要诀,独悟阴阳平衡之中医大道。
x君正是从一个特殊视角审视中医、学习中医和继承中医的。他从传统中医套用成方的治病模式中走了出来,透过传统方证看到了中医治病之理,即阴阳平衡,从而悟透历代先贤传而难承的中医诊疗玄机,真正实现了辨证论治的精准化,从辨证处方的思想源头和临床的具体操作方法上,避免了方证对应和套用成方削足适履而导致的诸多弊端,使临床疗效的取得成为胸有成竹精准辨证论治后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