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未必出真知!如果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话!

都说实践出真知,但是很多时候如果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那么这种实践得出来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或者片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基于下面几个事情的反思:

第一个事情:一个认识的民间中医朋友,想自己开发一个快速调理内热问题的中药丸子,他采取的是辛凉的思路,凉药这个很容易搞定,但是在辛药的选定上他出现了问题,因为这个量一旦增加就会出现内热更严重现象,于是他就断定这个药不行继续选用其他药物试验……他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反思他的认识理论,反而是一个药一个药的接着试验……浪费了很多药到现在也没有结果。

第二个事情:现在的量效关系研究问题,主流中医研究机构的都是采用的基于西方统计学理论为前提进行的研究,这些科研机构的研究虽然采用了分子化学等技术,但是他们的研究思路实际上是基于数理统计的归纳,基于这种认识理论,他们虽然可以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但是他们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后,至今没有哪个人能够提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可以有效指导实践的量效关系理论体系!

第三个事情:在生活中,相信有很多跟我类似的朋友,在给自己治病时,经常尝试不同的药,在感觉到一个药没有效果或者有副作用时就放弃了,但是这种经过自己主观亲身试验得出来的结论,未必就是正确的!说一下我个人前段时间的试验,因为前段时间基于(阴阳五行)对量效关系理论的重新思考,得出了与主流认识完全不同的结论。为了验证自己的结论,我拿柴胡和升麻这两味常用的药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柴胡用量120克,升麻用量90克,服用了三天,没有出现任何口干口燥之类的上火或者是劫阴现象,而我自己还是偏内热的体质。一个自学中医的好朋友在我的启发下将柴胡总量直接用到120克(治疗脑瘤),不仅没有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反而反馈效果非常好!

所以说很多时候,先构建正确的理论,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附录:当然有朋友可能又会反问理论来自于哪里呢?不也是来自于实践吗!其实未必,我把话题稍微引申一下,说一下我的思考结果,就是说 A领域的理论可以推导出B领域的理论,从而直接适用于B领域的实践。而通过B领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关于B领域的理论却未必是正确的理论!可能这段话有点抽象,我以例子来说明,一个人在中医领域的实践经验积累未必会对中医形成正确的认识理论!而一个研究军事的人,可能会从军事理论里面直接推导出正确的中医理论!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