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是以机器的视角理解中医!而不是以生命的视角理解中医!

大部分人是以机器的视角理解中医!而不是以生命的视角理解中医!

昨天的文章感觉写的有点稀里糊涂,因为都是个人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思考。也没有现成的词汇可以借鉴。所以感觉表达起来也很别扭,不知道选用什么词汇合适。

今天接着昨天的文章继续说。昨天在文中,我们有一个的核心观点就是对关于机器和生命的本质区别的认识问题,我们借用了生物学里面的同化异化作用概念。指出机器的这两种作用(功能)是分离的。而生命体的这两种作用(功能)是融合统一的。延伸推理,也就是说完全相反的两种功能在生命体的不同层面是彻底融合统一的。而在没有生命的机器上则是分离的。

认识到生命和机器的这种本质区别之后,我们再来返观中医的一些理论。

比如说流行的圆运动理论,什么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对应某一脏腑给固定某一升降属性。但是按照我们刚才的结论,任一脏腑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其升降这两种相反功能必然是一体存在的,比如说“胃以降为和”没错,但是很多时候“升胃”才是正确治疗思路,像类似“吐”法是不是升?!像刘启泉先生常以质轻性浮的花类药治胃病收效明显,还有之前记得有个朋友发的某伤寒大家治呃逆医案一反常规,以“升胃”收功。

再比如说经络,我们常规的公认的认识,例如什么“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对应的运动方向都给固定好了。但是按照我们刚才的结论,任一经络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其也应该同时存在两种相反运动方向。最早产生这个想法因为找不到相关的证据,也无法确认是否正确,但是后来再搜索相关资料时发现。武当山那位祝姓道长通过自身体证。验证了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

再比如说穴位认识,很多人都是记某某穴位啥作用,某某穴位啥功能,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固定的认识。但是按照我们刚才的结论,穴位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其功能必然是相反的一体存在,比如内关即可以改善心动过缓的症状,也可以改善心动过速的症状。天枢即可以用于腹泻,也可以用于便秘。大椎发热可以使用,畏寒也可以使用……

再比如说我们对三焦的认识,三焦是一个千古难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貌似没有一个人完整阐述其本质。按照我们刚才的结论,三焦本身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必然也是两种对立统一功能的融合体,也就是说三焦既是水的运行通道。也是火的运行通道。既是先天水火运行通道,也是后天气血的运行通道……(延伸一下,这里又牵扯到三焦和经络关系的认识,以及先天和后天的沟通机制问题,所以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会感觉不靠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v,我们单独继续沟通)

上面只是简单的举了几个例子。大家仔细想想。在中医里面,类似的情况是不是很多。我们经常都是以单一功能的机器视角去理解,这样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理解。而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体,而人体又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应该以生命的视角来观察人体,才会洞悉其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的本质!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