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看“鱼”还是“渔”?
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看“鱼”还是“渔”?
在网上上看李克绍先生的《伤寒解惑论》,看到有网友点评:通篇都是问题,没一个好方子……难道在这位网友眼里没直接给出好方子的书就不值得看吗?
之前网上看索罗斯先生的《金融炼金术》,下面有网友评论:全书除了抽象的理论就是不靠谱的假设推理,一个靠谱的买卖指标也没说……难道直接告诉读者买卖点指标的书才值得看?
网上到处都是讲述啥病用啥方的书,可是看一堆这样的书,真的能学会怎么治病吗?同样,网上也是一堆堆的讲述各种神奇的稳赚不赔买卖指标的书,可是这样的书即使看的再多,也无法指导交易实战。
那什么样的的书才是有价值的?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呢?看看这本书(《中医去魅和返魅》)中摘抄的文字体会下:
关于营卫偏倾模型中血瘀区间的划分,是在中医理论模型建构的原始思路基础上,为了简化的需要,适当修改而成的,但这样划分合适不合适,还需要仔细探讨……虽然血瘀的时候必然也会伴随着营养代谢的输布障碍,但是如何能确定血瘀区间的营血通滞度就肯定比痰结、湿郁区间更甚,依据是不充分的……另一方面,如果说营是营养代谢的概括性的说法,卫是防御免疫的概括性的说法,那么从本质上说,出凝血应该是属于机体防御反应的一部分,是不是就不应该归结到营养代谢偏倾空间中去?……可是在卫的偏倾模型中,古人是以“寒热”来代表卫的强弱的,在这个病理空间中并没有给出凝血系统留下位置,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把出凝血作为卫的下层子系统,还是再单独设置凝血这个参量?……
朋友们看完了什么感受?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探索和思考。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什么“正确”答案,但是却能启发我们独立思考能力。读这样的书,我们才会收获真正终身受益的“渔”,而不是一条干巴巴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