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视角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思维视角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本文的观点和上次发的文章观点有类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一下上一篇文章。
昨天在朋友圈发了一个问题:“火郁发之,如果用少量附子辅助,结果如何?有尝试过的朋友吗?”……结果自然是很明显,有朋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为什么反对呢?
因为按照我们传统的观点,大部分人都认为火郁本身呢,还是火邪。而附子呢,本身又辛温大热之品,治疗火邪还要加入助火之品,这样不就是让火邪更加严重吗?……
也有朋友回复:“有大用,有时需要助阳透发,重在配伍……这个朋友的观点我是赞同。因为我们在治疗火邪的时候,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身体为什么要产生火邪,思考不通的朋友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
那么,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事物?大家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呢?其实无非是每个人的思维视角差异罢了。所以很多时候争论结论本身并不是最关键的,而是要探讨结论背后的前提。面对和自己已有认知不同的结论,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盲目反对,而是应该谨慎并且转换不同思维视角去审视这些结论,说不定哪天就会豁然开朗,让自己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一直很反对盲目扶阳,反对盲目使用附子的,因为我个人深受其害,亲历过某些医生,在自己症状无改善的情况下,盲目把附子从15克加到30克,再加到50克……却不反思其治疗思路的局限问题……
虽然之前深受盲目扶阳和附子之害,但我这个人的性格也不是那种武断的把一切一棍子打死的思维。比如当时在治疗老父亲的高血压哮喘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采用的纯粹的主流的扶阳派的思路,那效果真是杠杠的!
之前最早在看祝味菊先生的一些观点时也不理解,还有那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徐麻黄先生的一些观点更是无法理解。但是不理解归不理解,理智告诉我,他们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肯定是有道理的,所以当时把他们的文章保存了下来。几年过去了。然后前两天自己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以后,再翻开他们的文章看,感觉现在才是真正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