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自学中医,道路也有千万条!
人人都可自学中医,道路也有千万条!
今天有个读者朋友加我,问中医可以自学吗,我回答每个人都可以,然后又问应该读什么书?……我觉得直接推荐某某书不太合适,所以想结合自己这个大号病人自学中医的经历,系统的聊聊如何自学中医这个问题。大体来说呢,基本有五条路径,下面我们一个个说:
第一条路呢,就是观察自己身体变化,写健康日志并且经常总结。我们每天饮食的变化,作息的变化,情绪的变化。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的影响,用心观察这些变化,并且思考变化背后的原因,时间久了,就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形成直观和系统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到的东西,终生都不会忘。
第二条路呢,就是用心观察自然万物变化,将自然万物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现象类比思考,这样可以获得对生理和病理的形象理解。具体如何类比,可以参考之前的几篇文章:
为什么你学不会中医?可能是因为你太有钱了!
西瓜!铁狮子!医学!
消化不好原因也可能在肺!由煮粥现象想到的!
从神舟载人飞船着陆过程中!我悟到了这个经典名方的奥秘!
……
第三条路呢,就是多读书。关于这个问题,网上也有很多文章。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就是作为刚接触中医的朋友,不要盯着某一个流派或者是某一个医家死学,而是应该先概览不同的流派或者医家的理论,不管是扶阳还是滋阴,伤寒或温病,经方或时方,攻邪或滋补……都要去了解,这样才不会先入为主的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某种理论,我个人非常讨厌那种认为自己所学的某派理论就是唯一真理的人,现实中的疾病是千变万化,任何一派的理论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说非要推荐书目,个人推荐先看一本《中医理论流派概述》。
第四条路呢,就是经常思考我们日常使用的汉语词汇内在含义。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真正的中医知识。最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我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延,越来越感觉这是学习中医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举个例子,比如说胆战心惊,这背后实际上隐含的是脏腑别通的理论。比如说南橘北枳,这背后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中药材药效和产地密切相关。比如说六阳会首,背后是告诉我们头部和六条经络的密切关系……我们天天都在说的汉语,实际上都蕴含着很多中医的知识和智慧,但是我们却日用而不知啊!
第五条路呢,就是建议朋友们多读点(中国)哲学方面的书,或者说多从哲学层面对中医知识进行反思思考。哲学层面的理论虽然抽象,但是对于具体问题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现有公认的中医理论里的很多纰漏。比如说阴阳一体作为最顶层的一种中医哲学理念,如果我们用来审视圆运动理论,就会发现圆运动理论是存在缺陷的,既然阴阳一体,那么各脏腑就应该升降一体才对,那么胃也应该有升,脾也应该有降才对……。再比如说从哲学层面上而言我们知道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但是到了中医知识层面却出现了“脾无实证,肾无实证”这样的理论,如果脾无实证,那土何以乘水,何以辱木?如果肾无实证则水无实,水既然无实,则水实乘火就不存在。这不明显的矛盾吗?……所以说经常将哲学层面的理论和中医知识层面理论进行对比比较,就会发现或者说学到很多新的中医知识。
上面这五种路径,只是个人在学习中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也未必正确,写出来只是为了与朋友们分享交流探讨。关于自学中医,相信朋友们会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