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不是万能钥匙!对扶阳理论根源的思考!
扶阳不是万能钥匙!对扶阳理论根源的思考!
【需求】
感觉当下的中医,很多人深陷“扶阳”不能自拔,并且这类人群的数量相当相当庞大。动不动就狂妄的批判温病学家都是杀人的骗子,见了病人不论是阴虚还是阳虚只知补阳,寒凝病人温阳化寒,上火病人温阳以引火归元,什么病都必须补阳…这种现象让我困惑了很久,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盲目跟风迷信“扶阳”?后来我想通了,可能和我们的历史文化有关!
【价值】-前提
我们知道,从哲学上来讲,不论是什么学科,社会思想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理论的发展。而中医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很多地方都被篡改的面目全非,虽然这中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儒家思想对中医的渗透(曲解)!为什么这么说呢?
【价值】-论据
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孔子和老子为核心主导的,佛教是后来的外来物种我们这里暂且不说。那么他们是如何影响中医的呢?
先看孔子,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秩序性和等级性,比如最典型的男尊女婢,重男轻女。儒家主张杀身成仁,宣扬以身殉义等,实际是在刚柔、曲直矛盾中崇尚其直与刚的一面。至于在雄雌、上下、尊卑这些阴阳两性中,前者被褒扬,后者被贬抑,则更是普遍现象……而对应着内经里面那句经典“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对应着被摘取出来,以此宣扬人体“阳气”主导作用!
然后我们看一下老子道家思想,老子强调恬静虚无,强调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强调大道无为,与人无争与世无争……对应着内经里面也强调阴的相关的论述:“阴者,藏精气而起亟也……阴精所奉其人寿。”但是,关键的关键来了,老子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并未将万物的阴性原则推向极端,而是主张以阴致阳,阴阳相济。将阴阳视做一对相反相成的力量,同时输入到万物和生命生长发育的原则中。
【价值】-推理
所以,大体而言,儒、道两家思想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前者重阳,后者尚阴,不同的价值取向,呈现截然不同的价值偏向与生命哲学。而中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所谓儒医群体的出现,那些饱读四书、五经的儒医,在阅读注释中医典籍时,若不仔细思考,很容易就会将中医的经典理论“阳”化!
【价值】-结论
阴阳作为一对相反相成的力量,其对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虽本无优劣之分、尊卑之别。如果盲目迷信扶阳,将阳作为万物的主导,则必然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