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学院派是中医主力军!可他们的治病水平到底怎么样呢?自然进了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找老中医看看病啦,(笔者还没毕业的关系,名字打打码,不要介意)。第一个是教我们中基的李老师,吃了两星期,没用;第二个教医古文的李老师,课上说当年他如何用功去从非中医专业考中医研拿了第二高分,研究生四大经典课都第一,跟彭老出诊等等等等,找他看病开了温胆汤加减,吃了一个半月没用。第三个是教伤寒的李老师,相当出名,跟过她的诊,
-整体分析都会扯!可是有几个人真懂?昨天看到一个文章,就是那个某病友帮发的,文章标题”肠胃病最全面治疗记录,50位中医处方治疗一应俱全”。讲述了一个胃病朋友的求医经历,她因为肠胃疾病四处找寻大夫,看了50多位中医,本地乡村中医→→市区知名中医→→省内知名中医→→北京知名中医→→全国知名中医……,但最后的结果仍然令人伤心。我看了一下文中作者的描述。原文是这样说的:十二年胃胀、嗳气,久治不愈!发病起因
有些知识!可能花再多钱也学不到!三个事情,一点感想。第一个事:前段时间,因为连续熬夜,再加上个人的体质问题,发现门牙竟然变色了,就是一条条深灰色的竖纹,在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偶然发现一味药竟然效果奇好,用了不长时间后颜色就恢复了正常……而这味药在现有的教科书以及各中医典籍中,从来没有记录对于肾病(自己这毛病原因在肾)的治疗作用。第二个事:前几天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说经络穴位的本质隐藏在流体力
-见山是山?学中医的大忌!昨天的文章发出之后,一个群里的朋友就提出了两个疑问:我有一疑问,顺势而为究竟是顺病邪的势,还是顺人体的势,如果顺病邪的势,那外感温病灼伤津液的情况下,是不是得下附子干姜再加一把火辅助一下热邪?寒邪入侵,顺其势再收敛一下,闭门留寇怎么办?我想这并不是这一个朋友的困惑,应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就这个事,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看法。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
为啥学中医的女生居多?原因是不是这个?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讲述张伯礼教授在为新生讲关于建立中医思维的开学第一课,偶然发现图中的照片很有意思,就是听课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女生?…当时感到很好奇,怎么学中医的是女生居多呢?后来又问了几个朋友,发现现实还真是这样。那这是为什么呢?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文理分科,学文科也是女生居多。而学理科的是男生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公认的是认为文
表面是在宣扬正能量!实际是在抹黑中医!看今天的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感动!身患白血病不言放弃,女孩康复返校后再续中医梦”……说的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一名学生的"励志"故事。从文中得知,这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八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幸得了白血病,在疾病面前,这位家境不富裕的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终于筹到高达100万的骨髓移植手术治疗费用,最终"治愈
扶阳不是万能钥匙!对扶阳理论根源的思考!【需求】感觉当下的中医,很多人深陷“扶阳”不能自拔,并且这类人群的数量相当相当庞大。动不动就狂妄的批判温病学家都是杀人的骗子,见了病人不论是阴虚还是阳虚只知补阳,寒凝病人温阳化寒,上火病人温阳以引火归元,什么病都必须补阳…这种现象让我困惑了很久,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盲目跟风迷信“扶阳”?后来我想通了,可能和我们的历史文化有关!【价值】-前提我们知道,从哲学上来
分享三个案例:【案例一】病人失眠很多年,胸闷气短、便秘、疲劳、盗汗、纳差。舌暗淡,脉沉细无力,面色也是暗淡萎黄,一派虚寒之象。给予升陷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化裁,无效。二诊,在上方化裁,仍无效。后调整思路,辩证肾精不足虚阳外越。拟滋阴降火方。二冬二地+四物+栀子豉汤+二仁+灵芝+桑叶。有效,一晚能睡4-5个小时了。【案例二】吴某某,女性,主要症状为自觉体内气机走窜,由腹至胸,甚至达颈、肩、腋等处,无法
如果不关注社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能很难学到真中医!先说说数学这个东西,不知道喜欢中医的朋友有多少人喜欢数学,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数学这个东西太抽象了,而且和现实基本没什么联系。但是作为一个之前高度热爱数学的数学迷,我倒是认为数学这个东西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数学化,那么这门学科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因为对于数学的这种认识,在刚接触中医的时候,我就一直困惑,为啥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里没有类
虽然我们学了一堆中医知识!但大部分可能是错的!M:我们学的中医知识,不论是病理还是药理,可能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因为都是被儒家思想污染偏离了本源的理论!虽然很少有人意识到并愿意承认这点!A:你是指君臣佐使吗?M:我是指整个中医的底层框架。就是类似于数学中的1+1=2的问题。A:最根本的是疗效。1+1=2或3不重要,就如同地心说和日心说谁对谁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更能解决问题,解释现象。我觉得不如先根据
扶阳屌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为何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扶阳屌自认为天下所有的病都可以通过扶阳解决。但是我发现有一种情况会让他们很头疼,哪种情况呢?说两个具体的案例:第一个案例:这段时间渐冻症患者蔡磊的视频很多,看相关留言,有一个视频下面的两条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A留言:“体寒即冻,堵则不通。喝水艾灸加温驱寒通经络非常重要……然后下面紧接着一个网名“妙手回春”的回复到:“没有用,我正在治疗渐冻症患者几个月
看到朋友在微信上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请问各位,中医发展了几千年,细分成了那么多学科,咋就没分出个情志科来呢?”其实这个简单的问题后面,实际映射出对中医的底层哲学思维认识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讲究身心一体、形神合一,以这种认识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学,自然就没有分化出专门的“情志科”。拿四逆散证来说,日医细野氏认为患四逆散证者,其性格内向,消极,善于担心,非常注意细节之神经质性格者,对自己体内之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