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用收敛药物!到底对还是错?
感冒用收敛药物!到底对还是错?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风寒感冒要用寒凉药物!这可能才是正确的治法!”。发出后感觉有些地方表达的不准确,于是在置顶留言里特别备注了一条说明:
本文内容可能比较粗糙,这里再强调一下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是在初期,也就是说病邪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去跟病邪对抗,要顺其势用收敛的药物……
但是看的朋友可能将思维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寒凉两个字上了,而忽略了背后“收敛”两个字,这才是要表达的核心。特别说明一下,个人认为,治病用药的关键不是看药表面的寒凉还是温热。关键应该是看看药物的“势”,也可以理解为能量的趋向和力度。
今天在看书《任之堂中药讲记》的时候看到里面一段文字,感觉正好验证了之前的想法。特记录一下:
我问过一位老农,他们用黑豆熬水喝治感冒效果很好。后来我也尝试着煎黑豆水喝,发现喝完后身体热乎乎的。可见这黑豆虽然不是直接扶阳,但是它利肾中浊水,身体的阳气就不会交结在下焦和浊水打仗,而能够升举起来抗邪于外。所以黑豆用于病人下焦有水气又感冒的,一喝就见效,喝完后身体热乎乎的,非常轻松……
书中作者对于黑豆治感冒的药理解释对错我不做评价,因为每个人认识不同。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民间确实存在着用黑豆治疗感冒的事实。但是按照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公认的理解。黑豆本身是补肾的,它是属于一种收敛性的药物。是不适合治疗感冒的。因为我们现在公认的感冒治疗是应该用“发散”的药物将病赶出去……
面对现实和理论的矛盾冲突,我们是要盲目相信已有的理论?还是根据现实现象重构已有的理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