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是山?学中医的大忌!
-见山是山?学中医的大忌!
昨天的文章发出之后,一个群里的朋友就提出了两个疑问:
我有一疑问,顺势而为究竟是顺病邪的势,还是顺人体的势,如果顺病邪的势,那外感温病灼伤津液的情况下,是不是得下附子干姜再加一把火辅助一下热邪?寒邪入侵,顺其势再收敛一下,闭门留寇怎么办?
我想这并不是这一个朋友的困惑,应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就这个事,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看法。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系统。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实际都是有机融合在一块的。很多时候我们传统观点中认为错误的一些结论。往往是只看到了现象表层,而没有搞清人体深层的生理机制。这样说比较抽象,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说中医里争论了上百年的柴胡劫肝阴问题。很多人认为柴胡是风药。而风药呢,会助火,所以它会伤阴。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我们深入想一想,当这个风的力量足够大的时候,它是不是也可以灭火呢!
再比如说常见的一些温病或者说是一些热症。按照常规思路是不能用附子这种火药的。但这里面牵扯到我们对于火的深入理解问题。不管是寒邪和热邪,都是病邪,我们都是要驱赶出体外的。而火呢是作为一种发散的能量。如果抛除药性寒热这种表面的争论。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药势”上,那么附子也可以同样用于热症来驱“热”外出!
再比如说到风寒感冒初期用收敛药物的问题。从最终目标看,人体肯定是要将寒邪排出体外的。但是这里面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分不同的阶段的。就像我们去压缩弹簧一样。弹簧在反弹给一个作用力给我们的时候。他有一个先收缩的阶段。而这个收缩的阶段是积蓄能量的。所以说类比感冒初期用收敛药物。并不是闭门留寇。而是帮助身体积蓄驱赶病邪的能量。
禅宗里关于人的思维有三种境界描述: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面对人体这种复杂的有机系统。如果我们的思维只停留在第一层面,那么可能永远无法洞悉疾病本质,就更不用谈什么杯覆而愈了!
备注说明下,我只是一个求医多年没有办法后自学中医的病人。在实践中发现很多书本上大家公认的理论实际上压根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产生了很多困惑,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思考,虽然可能有悖于传统的认识,但这都是我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供同样困惑的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