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之乎也者到底是语气词?还是另有其意!学中医离不开读古文,而古文里面又离不开各种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词汇。看当今主流的解释,对这些词汇都统一定义解释为所谓的语气词。但是这种解释真的是正确的吗?是否真正符合老祖宗的本意呢?我们知道中医的诞生年代非常久远,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年代非常久远,甚至可以上溯到5000年之前,在那个年代,我们知道人们写字是非常不方便的,都是刻在龟板上或者是甲骨上。而且那个
学中医都知道中医思维的关键两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暂且先不谈,这里先聊聊“整体观”。每个人都会说分析问题要有整体观念,要整体的看问题。可是我们所谓的整体观,是不是默认的以单一空间维度的机械叠加为前提而组成的整体?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本身却是多维度的存在,并且空间本身是思维的主观产物。于是问题来了,我们所谓的“主观整体”和真实的“客观整体”一样吗?或者说抛开空间视角,是不是可以从其他
分享昨天一位朋友在微信发的内容,个人认为这个朋友对“气”和“象”的认识非常靠谱,语言表达上比我更简洁,与大家分享,如下截图:关于对“气”的看法,首先气是超感知状态下的产物(我认为这种状态类似全息认知态,具体可参考由脉诊想到的经络认识方法!基于全息论对“婴儿境界”的新认识!这篇文章的描述:从全息理论角度看,“婴儿境界”本质是人体功能器官未分化的“受精卵阶段”-经过气功修炼在后天达到的“象”似先天受精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医辨证里的“证”是什么意思?”,最后的思考结果认为“辩证=识象”,这个结论可能过于理论化,今天拿“新冠肺炎”举例再简单说明一下。先看下患者的自述。昨天微信上一朋友发了个记者采访一新冠肺炎患者的视频截图(如下图),这位病人提到自己在昏迷过程中,梦到自己被压在水下不能呼吸,也不能说话不能动。大家仔细领会下这位病人的“梦象”(在中医看来,梦境中的“象”和自己身体的病“象”是相通的)。
【1】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时空坐标,由此展开对事物存在以及关系和变化的认识研究。所以正确的时空观是认识事物本质的首要前提,不论如何强调正确时空观的作用都不为过。【2】在人类的认识框架中,存在东西方两大主流时空观。关于两者的差异,传统的主流观点认为,西方文化以空间为主,东方文化以时间为主。由此衍生出以“存在”为核心的西方文明体系和以“演化”为核心的东方文明体系。这种底层的认识差异体现在医学领
【1】“医易同源”是中医一个核心的观点,之前的时候只是知道,但是从来没深入思考过。2018年6月的时候,有一次在同朋友聊天,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医易同源”中的“源”的意思是源头,“同源”就是同一个源头,那么这里面无形中就是说:”医“和”易“的起源在时间概念上不存在先后关系,这样才能称之为同源。而在这之前,自己无形中认为”医“和”易“在时间维度上是有产生的先后顺序的,默认了”易“先于”医“产生;
第一个案例:朋友圈一个宝妈记录的事情;小猪蹄子昨晚半夜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滚,问怎么了也不说,特别焦心,后来我想不会抽筋了吧,果然揉了揉掰直后好了。快五点时又来了一次,这次直接说妈妈你帮我揉揉脚。 早晨醒了躺在床上聊天,我说你之前没遇到过抽筋不知道怎么表述对吗?那以后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奶好吗?同事家宝宝和崽挺像的,喜欢吃甜食又挑食,第一天抽搐第二天晕倒了,除了不发烧其余症状和脑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这么重要,那么该怎么想象呢?我们剖析下“想象”这个词汇。主流的普通心理学中是这么解释的: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