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今天偶然看到的一段对话文字,个人甚为赞同,分享给大家(黑色字体是原文,红色字体是我的理解):问:老师,我有个问题,中医数理化能否走通(中医标准化,流程化,直至完成基于大数据统计为基础的智能化是很多人追求的中医发展目标,但个人认为这是一条邪路)?易经显然是有数理逻辑的,中医又源于易经,但是易经与中医的连接中断了,有没有可能接上(一直没有断,只是当下的我们根本看不懂而已)?现在创投经验都开始招理工科博
中国哲学思维止于解答“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西方哲学思维在追问“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有人说中国是模糊神秘性思维,西方是精确的形式逻辑思维,从外在看确实如此。中国古代思想家不注重逻辑,他们更关注于意象,来表达某种整体化的、模糊的哲学体验。西方形式逻辑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开始得到发展,他的三段论发展至今成为了可谓最重要的逻辑推断方式之一。有的人说,东方思想的本质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其实这正好是对“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完美阐释,“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的核心观念,是古代先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重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真不知道该如何展开具体内容,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本身是属于一种“体悟”,这种感觉有时候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但是这种思维却又渗透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想搞懂真正的中医又的必须跨越这个坎,所以在此先借用两位西方科学家的描述:先看李约瑟,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科学思想时提到:“葛兰言已经把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那种思维命名为“协调的思想,或联想的思维”。这种直觉一联想的体系有其自身的因果性及其自身
今天看大公鸡杨东老师采访一民间中医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前列腺问题和咽炎问题与众不同的治疗思路(具体内容看文章倒数第二段),看到后心里想,这不就是中医“象思维”的又一具体应用吗!之前也零散的写过相关的文章,今天简单梳理总结下:从哲学上讲,人类的任何认识理论都要有其本体论基础。而“象思维”的本体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具体朋友们可点击查看这篇文章:自学中医还需要找老师?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本体论层面确
【1】科学是什么?总结下主流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科学的目的:发现规律。二、科学的精神:质疑、独立、唯一。三、科学的方法: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2】上述“一”和“二”大家一般都认可,问题出在“三”上。翻看历史,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再到伽利略,牛顿甚至是爱因斯坦,关于什么是科学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的。现代科学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和实验科学的基础上的,那目前关于科学的定义,未来也很有可能在
之前写过一篇“学中医不能像“科学”那样教条死板的抠概念!因为这样会把自己学死的!”。提到了中西方思维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医采用了基于气一元论的象思维,科学采用了基于原子论的逻辑思维。这两种认识论的思维起点不同,或者说思维单元不同,一个是“象”,一个是“概念”)。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真正学会中医,因为我们主流的学习中医的思维方法是以“先确立明确概念为起点(或者说思维单元)的逻辑思维”展开,但是以气一元
1前段时间老妈的头晕毛病又犯了,让其继续服用之前奏效的小柴胡汤加减的方子,却告知不见效。于是仔细询问其这次头晕的具体细节,当老妈提及这次头晕的同时心口发热,这时突然想到,盛夏心火主令,应该是胆火入心包,于是在原方基础加黄连,肉桂,同时将之前方子中的白芍用量加倍。服用后第二天告知头不晕了,而且心口发热的毛病也没了。2这件事又让我想起了关于之前思考的中医基本概念的定义问题。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清晰的界定一
中医很难学,客观来说真正的入门都很难。很多七老八十快入土的、干了一辈子中医的、也是大部分都没真正入门。为什么会这样,借用巴菲特的搭档芒格的一句话来解释这现象最合适不过了。芒格说:“对于拿着锤子的人来讲,全世界都是钉子”(当我们大脑里面只有一种思维或者方法时,我们做任何事都会用这种思维或者方法来解决和分析)。感觉这话很难理解,那么说三个具体的事情:先看爱德华.威尔逊写的《缤纷的生命》记载的一个事情。
【1】很多朋友问,想自学中医,该怎么学?或者是怎么入门?百度一下,答案一堆,总结一下,不外乎:读经典,拜名师,多临床。听着很对,没毛病,但这样真能步入中医之门吗?【2】读经典?都知道歧伯的医术最牛逼,可他那个时代能看什么书?中医上下五千年,名医辈出,书籍堆山,未等读一半,则自己先倒下,还谈什么治病救人?拜名师?中医全面西化的当下,现在还有名师吗?那些头衔名号一堆的“专家”,有几个真正会治病的?而且
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有一种很深的体会,就是不论任何问题,在分析的时候都要以“象”思维为核心。如果把握了“象”思维,则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医生。不过问题在于“象”思维完全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接受的以“归纳”和“演绎”为主的“逻辑思维”,所以更需要不断的加以体会和练习。下面是举二个用“象”思维分析疾病的例子与各位朋友分享:失眠失眠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先来剖析下失眠的“象”,简单来说就是晚上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