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在涉及到自己生命的身体健康这件事上,多思考,多学习,不盲从,少听那些主流媒体上的砖家扯淡,对自己终归是有利的......转入正题,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论述鼻子的毛病的:鼻和肺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主鼻……在窍为鼻。《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本神》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灵枢·五阅五使》曰:“鼻者,肺之官也。     &n
鼻渊(西医所说的慢性鼻窦炎)是以鼻塞、脓涕不止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头痛及嗅觉减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鼻渊”病机的最早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蠛。”......胆为中精之府,胆气通于脑,脑下通頞,頞下通鼻,胆经有热,常上犯于脑,脑经頞下犯鼻,即形成鼻渊,浊涕不止。后人多遵此论治,但是很多时候效果不佳,今天看到一从肺郁论治的案例(来源:顾
鼻炎的问题从常规思路看,一般认为病因在脾肺肾三脏,但是现实情况非常复杂,与朋友们分享两个非典型案例(相关信息来自网络):症状:男性,20岁,头痛、鼻塞,连续3个月未曾缓解。鼻子里经常发酸,不能呼吸,流黄鼻涕,而且气味腥臭。脉弦(肝郁),舌边和舌尖发红(有火),苔薄白,右侧脉偏滑(有热)。病机:肝郁化火之态就会影响到肺气的正常宣降,并且把热邪传导给肺。肺属金。金克木。肝属木。肺金和肝木之间,关系密切
刚看到一网上病人咨询中医的帖子,如下:问:老师,后背发凉是肾阳不足吗?怎么调理,谢谢!答:督脉膀胱经有寒湿,可以做火罐,也可以用四逆排寒泡脚的方子泡澡。问:谢谢老师,可以用艾灸做督脉灸吗答:可以按照中医通常的观点“阳虚则外寒”(也就是说,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人就特别容易怕冷,出现手脚后背等地方怕冷的问题)上面的回答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中并不是只有这一
朱姓,素有饮癖,在左胁下,发则胀痛呕吐,始发甚轻。医者每以补剂疗之,发益勤而甚。余戒之曰:“此饮癖也,患者甚多,惟以消饮通气为主,断不可用温补,补则成坚癖,不可治矣。”不信也。后因有郁结之事,其病大发。痛极呕逆,神疲力倦。医者乃大进参、附,热气上冲,痰饮闭塞,其痛加剧,肢冷脉微。医者益加参、附,助其闭塞。饮药一口,如刀箭钻心,哀求免服。妻子环跪泣求曰:“名医四人合议立方,岂有谬误?人参如此贵重,岂
本文作者徐归一,禁止转载,付费的朋友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点击网页右侧“在线咨询”加我的个人微信沟通,谢绝白嫖者,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希望您能理解。习惯性的久治不愈的顽固性便秘怎么才能彻底去根呢。做为一个曾经受顽固性便秘折磨十多年的大号病人,之前求医无数,服用各种西药和中药后无果后,痛下决心自己研究中医,最后终于彻底治愈。今天跟大家聊一下我对习惯性的久治不愈的顽固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认识
郁证-清.叶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五郁之发。乃因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遂有胜复之变。由此观之。天地且有郁。而况于人乎。故六气着人。皆能郁而致病。如伤寒之邪。郁于卫。郁于营。或在经在腑在脏。如暑湿之蕴结在三焦。瘟疫之邪。客于募原。风寒湿三气杂感而成痹症。总之邪不解散即谓之郁。此外感六气而成者也。前人论之详矣。今所辑者。七情之郁居多。如思伤脾。怒伤肝之类是也。其原总由于心。因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矣。其
“虚实”-多重含义-任应秋01正气盛衰分虚实《伤寒论·平脉法》云:“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周澂之在《辨平脉章句》卷下解释说:“来去者,脉之出入也;出入者,阴阳血气之内外也。来疾去迟,是出多入少,则气聚于外,故外实,来迟去疾,是出少入多,则气聚于内,故内实。外实者,阴之吸力微,故内虚,内实者,阳之鼓力微,故外虚也。”脉气之出入,
唐农老师观点:这次疫情,网上很多人都认为病因是寒湿,但是那些炎症风暴导致的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现象却无法解释,今天刚看到唐农老师的分析,感觉切实中肯,发出来与各位朋友分享。中医有自己正确的疫病观,即中医对疫病的认识与治疗,不仅仅是针对具体的致病原,还要考虑人体内环境形成的易感性,所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两虚”,一是指人体内环境的某种易感性或曰助病性,一是指外在的病邪,即“虚邪贼风”。内外因素相
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最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六经辨证,还是三焦辨证,或营卫气血辨证.....。但是这个“证”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困扰着我,有说某种病的,有说病的现象的,有说病理阶段概括的....(ps吐槽下,中医里面充满了类似的辩论不清的概念,如果自己缺乏独立思考,一不小心就步入歧途)先看下经典文献。《难经.十六难》说 :“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肝也。
小朋友刘某,女,9岁。过敏性鼻炎。(一)2018-9-4一周前,小朋友妈妈来就诊,顺便带着小朋友,看小朋友脸色,典型的“小花脸”——脾虚面容。(一张图,一张表,读懂小儿常见发热——积食与外感文章中有关于脾虚面容描述)    握手时手心热,唇红,即提醒妈妈,近日吃饭要欠一口,偏素食,勿饱食,不然可能会积食甚则发热等。一周后,小朋友妈妈带孩子来就诊,说过敏性鼻炎犯了。经询问,小朋友
很多老人弯腰驼背,中医学都将其归于“肾虚”。肾主骨,腰不能挺直,属于脊柱的问题,可从肾论治,没有多大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小朋友、很多年轻人也直不起腰来,影响个人形象,也是“肾虚”造成的?肾气最足的年龄就已经肾虚了?或者说是小朋友养成的不良习惯?即使是不良习惯,为什么此类习惯容易养成,有没有一定的身体基础在作祟?临床观察,此类小朋友或者年轻人大多有以下特点:1、体瘦,面色黄暗无光泽。2、肠胃不佳,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