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不要迷信任何神医!包含……应该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大公鸡这个公众号,因为他报道了很多所谓的民间神医,都吹的神乎其神的。但是二十多年的求医经历,让我对他报道的那些神医一直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前段时间,公众号的一个粉丝。可能因为我开的组方效果慢,然后去找大公鸡推荐的某中医看病去了。但是结果……下面是粉丝和我的聊天记录:粉丝:老徐,您好,大公鸡听说过吗?徐归一:你是说就是那个专门写民间中医的吗粉丝:这个 靠
一个中西医都不愿意承认的真相!但是我必须要说出来!今天这篇文章不仅会招致西医骂,也会招致中医骂,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要发出来。可是中午和一个读者聊天时,对方提到疫情期间喝了某扶阳屌的几个月的药后,体质变得很敏感,差的还不如打过疫苗的……听了这事很生气,就决定还是要发。先贴一段和一个读者的微信聊天记录:我:天天忙着为自己错误的理论相互吵架斗嘴。却很少有人去认真观察病人真实的病理生理反应。这就是大部分中医
学中医可不容易!看看这位朋友的真实经历吧!今天群里一位朋友真实的分享。看完之后感觉这并不是个体现象。而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反正至少我刚开始也是这样的,所以深有感触。在此贴出来,希望给那些刚开始学中医朋友一点启示吧。分享内容如下:大家好,我为了自医和自我调理身体,先是学了针灸,记了满满的一本笔记,比老师要求的多了10倍都有,自我感觉算是努力的了,交流群里了学友及师兄妹们都说老师的方法如何好如何灵,我
自己给自己治病!真的很不容易!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自己生病之后常年求医无门,最后才自学中医的。反正我是这样的,但是呢,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比如说在求医过程中,有很多医生对于病情的实际变化压根视而不见,明明却越治越差,但是却一根筋不改变思路。反而将原因归结到患者身上。要不说没坚持,要不扯什么瞑眩反应……在这个时候,你是该放弃治疗?还是听医生的忽悠继续治疗呢?再比如说在学习过程中。尤其
服用中药后两天死亡!其实未必是中药的原因!这几天网上有个新闻,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说是武汉一老太太服用了含有山豆根的中药汤剂两天后死亡。家人查询后相关资料后认为是山豆根用量过大导致……真实原因是什么?我们暂且不论。说两个自己亲身经历事情:先说第一个例子,这个朋友是我的老读者。当时是记得是因为咳嗽的毛病给她开的方,但是当时她一副药还没喝完。就是当天晚上喝了半付。第二天早上就反馈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
中药价格飙升很可怕!比这更可怕的是…都知道今年中药的价格在暴涨,甚至有的中药材价格都翻了好几倍,我自己喝的组方价格得涨了快三倍了,但是价格涨归涨吧,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商家竟然……前段时间买的中药蝉蜕,在用的时候感觉明显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呢?就是蝉蜕这个药,我自己的组方,每次都是用12个,然后重量都是基本显示3克。但是上次买的每次在称的时候也是放12个,但却都显示约5克左右……然后联想到这段时间中
理解反佐的本意!应该从病理入手!关于中药组方里面经常会有反佐法用药。至于其原因。很多人都解释什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类的玄而又玄的东西。反正我是一直搞不明白其真正的内涵。但是后来思考的多了。发现从疾病的病理着手才能真正的了解其内涵。比如之前说的济川煎。里面为什么要用升麻。因为济川煎面对的是虚证便秘,这个时候如果是一味泻下,很可能会导致病人津液也同时流失。所以用升麻来防止这种副作用出现。这是其真正的
到底是热药危害大还是寒药危害大?用脚趾头就能想明白!今天一个咨询的朋友谈到某扶阳屌严厉禁止她使用滋阴寒凉药物。并且恐吓她说如果用滋阴寒凉的药物,吃了后就会死人……看完这个朋友发的这段文字之后,其实我内心是麻木状态的。因为见了太多执迷不悟的扶阳屌,也见了太多的盲目扶阳受害者,真的是不想再多说什么……其实我们撇开那些被歪曲的中医理论,看看大自然,很多问题就想明白了。你比如说。太阳上的阳足够多了吧?全都
感冒用收敛药物!到底对还是错?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风寒感冒要用寒凉药物!这可能才是正确的治法!”。发出后感觉有些地方表达的不准确,于是在置顶留言里特别备注了一条说明:本文内容可能比较粗糙,这里再强调一下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是在初期,也就是说病邪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去跟病邪对抗,要顺其势用收敛的药物……但是看的朋友可能将思维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寒凉两个字上了,而忽略了背后“收敛”两个字,这才是要表达的核
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面对变症调方还是守方?今天早晨一个读者反馈她妈的症状变化情况,具体如下:我妈昨晚没怎么打呼噜,也没怎么吐痰,没怎么出汗只是潮乎了,热也没之前严重,起夜小便两三次尿量比之前大了,昨天吃了火龙果花生榛子橙子羊汤,肿消了不少,就是晚上手腕脚腕还凉。为什么要说这个事呢?因为前几天给这个朋友老妈开的组方喝了两天后症状好转不明显,反馈后感觉可能没有把握准对方体内寒热比例,就把里面吴茱萸和夏枯
电视剧里的一个情节,蒋介石在晚年,因为胸腔积液,经美国的医生手术抽取积液不久后,病情就开始恶化……这里的积液如果看做人体内的湿,我们会想到什么?再说膝关节积液的治疗,一般主流的方法是把积液吸出来。但是这种方法未必正确。正确的方法是应该用膏药外敷,让身体把这些积液吸收,而不是把它排出来。因为所谓的积液(湿),实际上是身体的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只是因为在特定的病理状态下“错位”了而已……同理,我们把这种
如果你从小就一身病!那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在家庭伦理方面,其实仍然是儒家文化主导的,在这种文化规则里面,父母有居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强调子女要如何孝敬父母,却很少论及父母的过失。至于对父母的批判更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我个人观察到的很多案例,当然也包含我自己。如果从小就生病,而且症状繁多久治不愈。抛出外感因素以外。其最原始的病因都是因为不幸的家庭环境造成的……这里面父母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