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中医治病实际上是非常麻烦的,绝对不是像网上很多人吹嘘的某某病用某某方就可以。这里面除了对疾病病机和组方用药的把握以外,还会牵扯到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对方是否会完整真实的告诉你病情?对方是不是还会私自用其他药?……今天说的这个案例是我的大姨,因为糖尿病吃西药已经控制不住了,知道我老妈的糖尿病是我给调好的,所以找到我让给其调理。这期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初期并没有告诉我她有严重的高血压,而且在调理过程中
无为作为道家的底层思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我在反思一些问题的时候,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前文章曾经写过风寒感冒的初期,要用寒(收)凉(敛)的药物,结果留言里面全是反对的,反对归反对,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思考。我们知道人体白天运动状态下是养阳,而在晚上睡眠安静状态下是养阴的。而白天是气血往外走,晚上呢是气血往里走。人在感受风寒状态下,身体会本能的收缩,实际上这个过程类似于养阴的过程,所以在风寒来袭的情
看到一个短视频:浙江一地养老院住进了年轻人!院长:每月房租1000元,每月完成3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房租就全免……有用户留言:这个方式值得推广,年轻人既免除了房租又培养了遵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也与年轻人沟通交流增加了活力,一改以往养老院死气沉沉环境,皆大欢喜。看完后有什么启发吗?传统思维是解决年轻人问题只盯着年轻人研究,解决老年人问题只盯着老年人研究。但是转变思路,将两者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本文是一位职业中医对一位半路出家(西学中)中医的评价,经历了从最初的怀疑和疑惑到相信和敬佩。由此告诉我们不要动不动就去批判那些和主流认知不同的怪胎……余与x君相识应该归功于现代发达的网络,神奇的网络能让天各一方素昧平生的两个陌生人突破空间局限而成为知己。我在北方边陲乌苏里江畔的饶河,他则在东南沿海的漳州。我们相识于王xx教授的网络弟子班。作为同门师兄弟,倾听师之教诲,探讨师传之医道乃是常理,然x君
先看一段文字,摘录于某临床多年的中医教授所写的书(书名《临证本草》):四神丸主治五更泻,其病机是什么?历来争论不休。其实病机是什么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治疗五更泻,用四神丸是有效的。半夏为什么能够化痰,这个并不重要,对于痰稀量多者,应用半夏配方后,痰量……这位中医教授说病机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只要知道啥症状对应用啥方就行了。那么我们再看之前文章提到的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的一段经历,文字摘录
之前文章提到我自己一堆毛病,在自己给自己调理过程中,对各种辩证体系虽然挨个学了个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感觉这些辩证体系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一个人身上就一些简单的症状还能应付,但是一旦面临一堆症状集于一身的复杂情况,用现有的辩证体系就感觉力不从心,于是我就只能不断思考探索。下面分享下我思考经历的三个阶段,希望对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有所启发:第一个阶段,可以称点线阶段,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将思维集中在某一
作为一个怪胎,以前和某些高学历人群交流一些问题时,经常被人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哪学校毕业的?我的老师是谁 ?我读过谁谁谁的书没?当我说没上过大学,只是一个农民工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露出一丝狡邪的微笑 [皱眉]。……他们为什么不关心我思想的独创性 或者说新颖性?却关心我的老师或者是我的出身呢?后来身体问题越来越严重开始自学中医,结果发现中医圈里同样充满了大量的没有真才实学,却整天吹牛逼的神棍。这群神棍
做为一个求医半生的病人,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经常倍感困惑和孤独,为什么呢?因为我学中医既不是为了考证,也不是为了吹牛逼,一身的疾病让我只追求实打实的治疗效果。但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所谓的公认的理论不仅根本没效果而且逻辑漏洞百出,所以时常困惑,而孤独是当自己冥思苦想有了新发现后却无人能懂……比如人人都在用的附子,在思考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认识。先看大家公认的理解:附子,性热……补火助阳,散
有时候写的一些文章可能想法比较出格,有的朋友看了后,认为我是“空想”“闭门造车”“不切实际”……要是在多年前看到类似负面评价,我可能还会自我怀疑,但是现在内心已经没任何波澜。记得在上高中时,当时对生物书中提到的关于生命的生存条件困惑不已,因为它限制了温度限制了空气限制了压强……当时就想因为生命本身是和环境的一种和谐关系的体现,如果环境条件改变了,生物可以改变自身结构来适应环境,从而产生新的结构的生
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个在美食界老师傅谈到了他的一个观点,就是说穷人成不了好厨子,理由是很多食材(比如海参鲍鱼)穷人从小见都没见过,更没没吃过尝过,所以让他做是做不出什么水平的,虽然很多技术可以学,但是底蕴是学不来的……下面的留言一堆人也都在反对他的观点,但是看了这个视频之后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困惑。具体什么困惑呢?就是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是十里八村知名的大厨,无论红白喜事都会去请他。但是我爹以
很长时间没有更新公众号了,因为一直在忙着整理之前的“思考笔记”,希望能尽快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系统的疾病演变和调理模型,但是这个任务量太大了,粗略估计光自己的“胡思乱想”就已经记了40多万字了,那些读书笔记还没算上……所以公众号就荒废了,下一步就计划一边整理笔记一边同步发布到公众号上……言归正传,前两天在思考“不同时间人的生理变化差异”问题时,搜到了某位对此有研究的国医大师,可是看完这位国医大师自
20240224江小燕虽与傅家毫无关系,但从小喜欢读傅雷的译作,也看过傅聪的钢琴演奏。为了写这封信,江小燕要了解具体的情况。于是,江小燕以街上的大字报大标语为线索找到傅雷的家,从保姆处得知傅雷的两个儿子傅聪远在美国,傅敏在北京劳改,无法前来,亲友中也是没有能够出面料理丧事的。火化时只有傅家的保姆到场,骨灰无人领取。因骨灰只有亲人可领,何况要与“自绝于人民”的“黑五类”划清界限,谁领都有极大的政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