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关于教育,一直有很多话想说。前段时间那位跳楼的中金女,网上很多解读,但是很少人从教育角度反思,今天就借此来唠一唠我们当下教育的一种怪象。先看这位金融女,我们知道这位中金女是知名高校金融系研究生毕业,理论知识应该足够专业丰富了吧。但是却在房价最高点背上了上千万的房贷,最终把自己压垮……为什么她所学的专业金融知识没能有效的指导她生活中的买房实践呢?这种现象不该值得我们反思吗?!不止这位金融女,学金融专
看到无人驾驶开始迅速普及,有些情绪波动,胡言乱语几句:一个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天上的六气,地上的五味以外,更重要的还有一个隐形的不为人知的原因。就是其所处的畸形的社会文化。一个社会,如果崇尚抄袭,打压创新,容不下异类,这种社会注定会死水一潭。短短几天时间,无人驾驶爆火。但是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也奔涌而来。很多年前上班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争先恐后的去驾校学车。我却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一次一个同事问为什么
我们老祖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我想这句话。放在学习上也同样是适用。人类的知识体系浩浩如烟海,只有总揽全局的人,才可能对具体学科有深入的认知。人类的知识体系里不同的学科。其价值比重实际上是有明显的层次区分。站在顶端的非哲学和数学莫属。而数学和哲学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也就是说用不同符号体系描述同一事物。所以人类历史上的哲学大家,也多兼精通数学。柏
请先仔细看上面三张图(具体请搜索本人同名公众号同名文章)。仅仅凭这三张图,我就可以100%确定姜萍的成绩不会作假。因为我有同样的思考经历。关于姜萍,网上讨论的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关注讨论她的思维方式问题。因为这是天才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每个人没有受“教育”污染前的本能思维方式。那么姜萍这这种天才的思维方式和受教育”污染”后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方式,实际上都是已经被设计好的,按
“数学天才”姜萍的事才短短几天的时间,网络声音已经发生了大反转,充斥着各种质疑和诽谤:看有的视频,竟然是专门注册一个小号,专门来黑人家姜萍,而且脸都不敢露,声音也是机器合成的……想想这背后的动机,难道仅仅是质疑吗?这种躲在黑暗处放黑枪的事,绝对不是说是一个正常人的行为。明显已经不是质疑的问题了,是有系统有组织的抹黑。还有人出500万打赌姜萍成绩作假的,这想想就让人后背发凉。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先看一段聊天记录,这是昨天文章发出之后,一个读者的留言以及我的回复。读者:数学要怎么学啊!求指点啊!回复:想想为什么1+1=2?想通了就全都学会了读者:kaokao,这是人家陈景润还是华罗庚研究的问题啊!一竿子支到这个高度了[捂脸]回复:感觉这个问题很可笑是吧?那你不想想为什么姜萍一个中专生却能打败博士生?如果她没有思考过博士生思考的问题,她可能打败博士生吗?不知大家看完这段对话记录之后什么感受?
看到网上有一种声音,说姜萍复赛考试难度更大,担心她的复赛成绩会不理想,我说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为啥呢我们先看初赛,我们都知道初赛是一种开卷形式的考试。在这种开卷形式之下,按照我们这个特色国的一贯特色。这种开卷形式是对姜萍有利?还是对那些有拥有名校资源和名师背景的参赛者有利呢?答案非常明显。对那些更容易获得身边的专业资源支持的参赛者更有利,而姜萍想作弊想求助于外界支持,可是她除了自己的老师,貌似身边
接着说姜萍,为什么我如此关注这个事情?其实,每一个人所关注的东西,本质都是内在自我的一个投射而已。姜萍让我看到了当初曾经痴迷数学的自己。姜萍出名之后,网上的一堆评论全都在说她是天才,但为什么姜萍能成为脱颖而出的天才呢?分析来分析去,不外乎就这么几种:有的说她能够耐得住寂寞。有的说她的自制力非常强。有的说她天生就具有学习数学的天赋。有的说勤奋,因为无论睡觉还是吃饭都在思考数学问题。有的说她自制力非常
提前说明一下,本文毫无逻辑,纯粹是看到姜萍的新闻后,有感而发。图片姜萍,女,17岁,中专服装设计专业在读,自学偏微分方程,爆冷逆袭闯入全球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12强……实事求是讲,作为个体来说,人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无数个因素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的人生转向。那位在浙大讲台上给研究生讲数学的快递小哥。那位在北京送外卖的等出餐间隙仍然在读中国哲学的外卖小哥。那位在摆摊间隙都在研究中国古文字的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也是。阴阳视角:以前:这是阴证现在:这是阴阳结构关系失衡三焦视角以前:这是病在上焦现在:这是上焦中焦关系结构失衡营卫视角以前:这是病在卫分现在:这是营卫关系结构失衡六气视角:以前:这是太阳病现在:这是太阳太阴关系结构失衡升降视角以前:这是气不降现在:这是升降关系结构失衡……总结,以前看病是“实体”视角,现在看病是“关系”视角。
当下扶阳派流行,有很多人已经狂热到近乎疯子和傻子的地步,没有任何思维逻辑只知道盲目的空喊口号。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前几天看微信读书上一本讲扶阳派和有毒中药的应用问题的书,其中有个哥们写的书评如下: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为药品中最大一个英雄也。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人和而国泰,以之治天下,而亿万年皆成盛世也……作为扶阳派的经典用药,竟然被吹嘘成了这样,
古人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具体识别技巧,分享一点自身的经验。前几天早晨醒来后,感觉睡眠明显变差,具体表现就是睡中辗转反侧,鼻塞比之前加重,而且睡眠时间也明显延长……这个时候脑中闪过一丝念头,肯定身体哪个地方又出岔子了。但是具体哪的问题脑中一时也没有想通。然后到大号的时候,完了又有便不尽的感觉,想起之前的经历,脑中第一意识认为可能内热又加重了。但是具体是不是,还不敢下结论。大号完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