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每次大跌之前,我们身边都会有明显的信号出现!问题是你看到了吗?今天早晨看朋友圈,看时间7点36就有朋友开始晒成功战果了。等到了上午,又开始出现新的信号。一从来不炒币的朋友,看到显卡价格开始上涨,咨询我现在开始炒币还可以不?也就是新韭菜被ETH的暴涨吸引过来了。接下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一小时爆仓60亿人民币,短短十分钟,BTC从1.2万美元跌至1.05万美元。跌幅近10%。ETH从415美元跌至
唐农老师观点:这次疫情,网上很多人都认为病因是寒湿,但是那些炎症风暴导致的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现象却无法解释,今天刚看到唐农老师的分析,感觉切实中肯,发出来与各位朋友分享。中医有自己正确的疫病观,即中医对疫病的认识与治疗,不仅仅是针对具体的致病原,还要考虑人体内环境形成的易感性,所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两虚”,一是指人体内环境的某种易感性或曰助病性,一是指外在的病邪,即“虚邪贼风”。内外因素相
基本概念定义混乱1、比如“中医”,中医既不能局限于“中国医学”的简称,更不能再被认定为“中国的传统的医药”,中医是理当与时俱进的医学学科,根据其核心学理,是否可明确定义为“避免太过与不及的中庸、中正或中道医学”?2、再比如“气”,气是指气体比如空气还是指某种动力?是否根据现代物理学的学理把气定义为“物质的振动波”?3、再比如“精”,精是指精微物质还是指光和热等生命能?若指精微物质,和津液是什么关系
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最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六经辨证,还是三焦辨证,或营卫气血辨证.....。但是这个“证”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困扰着我,有说某种病的,有说病的现象的,有说病理阶段概括的....(ps吐槽下,中医里面充满了类似的辩论不清的概念,如果自己缺乏独立思考,一不小心就步入歧途)先看下经典文献。《难经.十六难》说 :“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肝也。
关于中国文化(这里说的中国文化主要是哲学认识论层面),一直有种想法:就是秦代以前甚至无文字可考的上古时期是最繁盛的时候,春秋战国时代是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到了宋代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退,而到了清末以及五四运动时,伴随着西方文化大规模的入侵,中国文化已经了奄奄一息。之所以有这种认识,源于以下几点:一《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1】开始自学中医以来,发现“气”这个概念贯穿在各个章节中,但是始终感觉搞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先看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印会河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基础出版社.1984.5)中的定义:"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气,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2】也就是说,教材
中医为什么难学难入门?1.从深度层面来说,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为基础的“道”哲学来构建整个理论体系。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无以把握中医的根。2.从广度层面来说,中医理法方药的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古人对“天文,历算,地理,气象,生物,物理,心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不广泛涉猎这些学科,无以把握中医的整体框架。3.从灵活度层面来说,中医的临证诊断,不论是“虚实,寒热,表里,阴阳,六经”皆随着
中医是一门不用学习,而完全通过推演就可以掌握的一门学问;而推演的基础在在于“易”的“象数思维”。简单列一下自然界,人体,辩证,治疗,方剂之间的共通之“象“,希望能对自学中医的朋友有帮助:八卦:1.艮 2.坤 3.震 4.兑 5.巽 6.乾 7.离 8.坎卦象:1.山 2.地 3.雷 
纵观哲学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哲学家,同时也都是自然科学家,对此很多人天真的解释为哲学指导科学的结果。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有原创洞见的哲学家,大都有比较高的自然科学水平,特别是数学方面的修养。 实际上,主要的情况不是哲学在指到科学,而是数学对哲学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这里的数学并不是通常人们所有理解的微积分与初等数学的计算,而
人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差异根源于其自身的认知视角的差异,在不同认知视角下,形式相同的一个问题内涵差异会非常大。这个时候要真正认识问题的本质,只能靠转换自己的认知视角来完成。人类的认知视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西方的“原子论”为基础的认知视角,一种是以东方“气一元论”为基础的认知视角。“原子论”视角下的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是从环境中抽离出研究对象,以抽离的对象为研究中心。“气一元论”视角下的人们在研究问题
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有一种很深的体会,就是不论任何问题,在分析的时候都要以“象”思维为核心。如果把握了“象”思维,则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医生。不过问题在于“象”思维完全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接受的以“归纳”和“演绎”为主的“逻辑思维”,所以更需要不断的加以体会和练习。下面是举二个用“象”思维分析疾病的例子与各位朋友分享:失眠失眠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先来剖析下失眠的“象”,简单来说就是晚上睡不着,
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由任何一个点出发,都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由点通面”。下面是我对这种现象在具体领域中体现的总结:一、辩证现在最常用的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辩证,这个教科书上论述最多,不多说;汉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是通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维度将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判断人体整体的病变;清代名医叶天士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