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归一

个人简介:一个被疾病困扰半生的80后INTJ:体郁多病困扰半生,孤独的INTJ,酷爱哲学式抽象思考;无业,租房,未婚;80后,潍坊人暂居济南!记录所思所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感谢朋友们的关注。联系V:ihdzyys

归一!为什么叫“归一”?每个人的网名都代表了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也不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分化的世界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世界,我们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面对思维,我们划分了主观和客观。面对关系,我们划分了思维和实践。面对价值,我们划分了利和害。面对标准,我们划分了对和错。…………可这些所有的划分。真
哲学,痛苦,智慧,孤独,无奈!哲学并不是闲暇时间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同时集于一身,人在接近绝望状态下的深度反思的产物。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批量的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拿来风花雪月的装逼卖弄。哲学会让人获得对世间万物一种底层逻辑洞察的智慧。但是这背后需要对生命和世间万物本质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我们大部分人只想获得哲学的智慧。但是却并不愿意承受智慧背后的痛苦。哲学会让人陷入一种巨
      有一次,两个美国人和两个犹太人搭火车旅行。      美国人很单纯,每人买了一张票;而犹太人则精打细算,两个人只买了一张票。美国人见到这种情形,就问犹太人:“你们只有一张票,那等列车长来查票,你们怎么办?”      犹太人神秘地笑而不答,上了火车不久,便传来列车长查票的声音,只见两个犹太人,挤进
当今时代有别于以往任何时代,技术的重大进步带来信息的蓬勃发展、选择日益繁多、知识趋向爆炸,面对这种如雪崩般袭来的变化和选择,我们不得不进行调整,我们做决定的方式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虽然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做出充分考虑的周到决定,但当代生活变化多端,节奏又快,常常逼得我们没有条件对正反两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详尽分析。无奈之下,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另一种决策方法,一种便捷的方法,只根据基本可靠的单一
按照稀缺原理,人们认为难以获得的机会价值更高。从“数量有限”和“时问有限”等顺从手法中,可以看到利用这一原理牟利的方式。此时,顺从业者试图让我们相信,他们供应的东西有数量和时间上的限制。稀缺原理的成立有两个原因。首先,由于难于获得的东西通常更有价值,因此一样东西或一种体验的稀缺性,便可以视为判断其质量的捷径。其次,随着东西越来越难于获取,我们丧失了自由。根据逆反心理理论,面对自由的丧失,我们的反应
在我们的社会里存在着顺从权威要求的强大压力。在米尔格拉姆所做的顺从研究中,我们看到了证据。很多正常、心理健康的人宁肯违背自己的意志,也要向他人施以危险又残忍的痛苦折磨,只因为旁边有权威人物要他们这么做。这种顺从正统权威的强烈倾向,来自于一种系统化的社会实践,它的目的是向社会成员灌输“这么做是正确的”印象。一般来说,按照真正权威的指示去做,大多数时候都是合适的,因为这些人往往拥有更多的知识、智慧和权
人们倾向于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提的要求。顺从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这条原理的威力,他们会通过强调几个能提升个人全面吸引力和好感的因素,来增加他人顺从自己的效力。外表魅力是影响整体好感度的个人特点之一。虽说人们早就意识到外表漂亮能带来社交优势,但研究表明,这种优势恐怕比我们想得要大得多。外表魅力似乎能造成一种光环效应,把好印象延伸到诸如天赋、善意、智力等其他特点上去。因此,长得好看的人在提请求和改变他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人们用来判断自己在某个环境下该相信什么、该怎么做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看其他人在这个环境下相信什么、怎么做。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儿童身上都存在强大的从众效应,而且这一效应适用于购物决定、慈善捐款、缓解恐惧等多种活动。社会认同原理可以用来使一个人顺从要求,只要告诉他其他很多人(人越多越好)都这么做了就行。效仿别人的行动,并奉为正确的做法。例如,较之一目了然的紧急情况,倘若形势暖昧不明,这
心理学家早就认识到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要把个人的言论、信仰、态度和行为保持一致的欲望。这种一致性倾向有三大源头:第一,社会高度重视良好的个人一致性;第二,除了对公众形象的影响,整体保持一致能为日常生活带来有利的应对方法;第三,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方向一致提供了宝贵的穿越捷径,只要跟先前的决定保持一致,人们以后碰到类似的环境就不用处理所有相关信息了,只需要想一想先前的决定,再做出一致的反应就行了。在顺从
根据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说法,互惠原理体现了人类文化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规范。该原理主张,他人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应当设法偿还。原理赋予了接受者将来偿还的义务,这样人们可以大胆地把东西给别人,而无须担心自己会遭到损失。有了该原理内置的未来责任感,人类才得以发展出了多种持久的关系、交易和交换行为。故此,所有社会成员从小就受到训练应该遵守该原理,不然就会遭到严重的社会排挤。互惠原理常常影响人们做出是否顺
动物行为学家,即研究自然环境下动物行为的学者,注意到许多动物都存在机械刻板的行为模式。这种机械的行为序列叫做固定行动模式,它们跟人类的某些自动响应:按一下就播放,有很大的相似性。对人类和近似人类的动物,自动行为模式往往是由该环境下相关信息的单一特征所触发的。这种单一特征或触发特征,大多数时候是极其可贵的,有了它们,个体无须对每一条信息进行详尽彻底的分析,就能决定正确的行动方针。这种捷径反应的优点在
      10余年前,我看了一本禅宗公案的小册子,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又阅读了南怀瑾老先生《金刚经怎么说》等几本书。读后非常震惊:原始佛教和现代佛教的教义相差竟然如此之大!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佛教无非就是烧香拜佛,打坐念经,算命求福。而原始佛教提倡的却是是独立思考,通过修心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一门代表了人类思想的最高智慧的哲学
跟一些朋友交流时,对于看什么书各有看法。有人以为要做好投资,应该大量阅读学习与投资直接相关的书籍。其实未必。投资本身的书不用看太多,记得段永平说过,价值投资看一两本巴菲特的书就够了。这话实在有道理,我还要加上一句最好看英文原版的,由于大量无知的译者,除个别可能人点投资经验外,大量都是没有实战经验,语文学的又差,结果翻译出的的东西就像金山快译自动译的。哦,有可能就是用金山快译的。纵观国内各色投资书籍
看具体内容之前,先跟各位朋友说明下,我列出的这些书目,内在的主线是遵循的“索罗斯”和”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索罗斯强调从哲学角度出发去探索金融市场的本质,他一直强调其导师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严肃的思考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并且尽可能的从哲学角度去解释”。索罗斯知名的“反身性理论”正是基于对认识论的深入思考,发现了由于人的参与而对客观世界运行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将他的理论应用到市场中,进而取